0

    无人机驾驶员、爬虫工程师......这些新职业在温州发展如何?

    2023.11.11 | admin | 69次围观

    “磨剪子嘞,戗菜刀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老职业渐行渐远,而像物联网工程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等一些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走访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和多所高校,了解新兴职业在温州的发展情况。

    新职业随新兴产业应运而生

    今年年初,人社部发布13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

    “这里边的部分工种,温州企业这几年一直都有在招,只是没有专门统计。”市人力社保系统有关人员介绍。

    目前,市场还没有将这些新兴职业纳入岗位目录,比如企业要招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他们会统一归到信息技术人员这一类。接下来,他们将开发一个新系统,将新兴职业纳入其中。

    不过,企业自主在人才网上登记的招聘信息涉及到一些新兴职业:华联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要招物联网工程师,负责开发物联网项目网络后台、数据库、用户APP;温州艾索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要招跨境电商美工,负责装修网店;温州新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要招环保咨询工程师,负责给企业提供环境保护方面的咨询等。

    随着“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等理念的提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等技术在这个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企业对这些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多。近年,我市也引进了一批包括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样非常旺盛。“新兴职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市人力社保局有关人员说。

    高校开设全新专业培养新技术人才

    前不久,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温职院”)2015级学生夏财棚因为职业上了广播。他是一名“爬虫工程师”,通俗地说就是大数据挖掘工,负责从网上杂乱的数据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将其结构化。

    “要没看到报道,我还真不知道,学院培养出了‘爬虫工程师’。”温职院宣传部副部长姜瑜介绍说,夏财棚当时读的是信息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专业方向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2017年,该学院专门成立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据悉,温职院近几年结合温州产业特色、城市发展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开设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智能控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全新的专业,着力培养新技术人才。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工贸”)近几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辟出很多新兴专业,如工业机器人技术、移动应用开发、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机器换人力度越来越大,能熟练操作工业机器人的人才现在是‘香饽饽’。”浙工贸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蔡景界举例说,他们于2016年开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维护、故障诊断等技术技能人才,现已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亚龙集团、通尔自动化、百信机器人、天煌教仪等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第一批毕业生今年毕业,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毕业生供不应求,一些学生甚至在大二时就被企业‘预订’了。”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今年也开出了无人机应用技术、虚拟现实应用、信息安全与管理等3个“高大上”专业,将培养无人机驾驶员等技术性人才。中职学校尝试设立新兴技术专业。近日,温州市里仁科技职业学校就与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合作成立了电竞学院,将着力培养电子竞技人才。

    一些职业渐萎缩淡出公众视野

    在一些职业兴起的同时,也有一些职业逐渐萎缩,慢慢淡出公众视野。远的如磨刀工、补锅匠、打铁匠、竹篾匠等,近的像打火机装配工、检验工等。

    “从我们中心情况来看,与2015年相比,技工队伍保持平稳,普工队伍缩减较为厉害,幅度大约在30%左右。”据温州市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一线工作人员介绍,普工包括保安、杂工、装配工、检验工等,保安等供需基本保持平稳,装配工、检验工供需略微有所下降,特别是打火机行业的装配工、检验工队伍萎缩非常明显,现在几乎很难看到了。技工包括电工、氩弧焊工、机械钳工、数控车工等,供需总体保持平稳,但缺口依然存在。

    “企业对普工、技工的需求量确实低了,但来应聘的人更少,所以总体还是紧缺的。”这名工作人员说。为此,今年3月市人力社保局还发布了2019年度温州市区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目录及津贴标准,其中技师每人每月500元,高级技师每人每月1000元。紧缺职业(工种)就包括钳工、车工、铣工、机床装调维修工、焊工、铸造工等。

    高校也有一些专业开始暂停招生,如:温职院文秘专业今年就不招生了。该院有关老师分析,不招生与文秘专业需求不多、可替代性大有关,但该专业里的文案策划、信息采编等还是有需求的,所以学院把这些又调整到传播与策划专业里了。

    人工智能训练师林晶晶

    让机器人更通“人性”

    淘宝客服跟你卖萌斗图,解答你的各种疑问,你以为屏幕那头是可爱的“小仙女”,但其实是“人工智能训练师”训练出来的“机器人”智能客服。

    4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奥康集团电商客服部,此时客服主管林晶晶正在查看前一天奥康网店销售数据,并根据数据对智能客服回答语境进行调整。林晶晶除了管理集团线上线下的客户服务团队,还有个特别酷的身份——人工智能训练师。

    “人工智能训练师每天的工作就是琢磨如何训练机器人讲人话。”林晶晶告诉记者,在她的调教下,学讲人话的奥康人工智能店小蜜现在越来越聪明,包不包邮,最快什么时候到货,款式合不合脚等问题都能应对自如,“我们现在每天需要做的就是将新出现的问题分析出来,然后训练人工智能店小蜜该如何回答。”

    林晶晶负责的奥康店小蜜智能项目组,让奥康客服团队发生颠覆性改变,大促期间不再需要临时加聘客服,甚至还可以精简人员,目前已将客服团队人员数量从61人优化至48人。

    “目前奥康旗下的3家店铺都开启了店小蜜24小时服务,解决能力在75%以上计算机装调员有用吗,询单转化率普遍高于人工客服3%-5%。”林晶晶介绍,人工接待量过大而不能仔细回答的问题,经过精细化的配置,店小蜜也可以迅速准确地为顾客解答。

    2017年5月,在奥康做了6年淘宝客服专员的林晶晶与店小蜜第一次“邂逅”。为应用并优化店小蜜的服务,林晶晶一方面找到较早应用店小蜜的森马等商家交流,学习经验,积极参加阿里巴巴组织的“人工智能训练师”线下培训;另一方面,她主动向公司管理层介绍、推荐这一职位,还花费大量业余时间对店小蜜的服务进行针对公司业务的系统优化。

    林晶晶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做人工智能训练师,需要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满意度、购物体验等问题,用自定义的场景、关键词配置等来优化机器人的反应,重点在于提升询单转化率。奥康的消费群体大多来自手机端,林晶晶的团队就想了很多办法,增加店小蜜回复的个性和趣味,比如答案多样化,添加表情包、网络用词等方式。

    在林晶晶看来,相较于人工客服,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工作更有设计性和创造性,“我们让机器人更通人性,这比做客服专员有成就感得多。”

    农业经理人何健峰

    用高科技种田

    一场春雨过后,瑞安曹村镇丁凤村飘荡着一股淡淡的泥土香。4月28日上午,农业经理人何健峰走在有些泥泞的田坎上,一边跟路过的村民打招呼,一边仔细查看刚播种不久的秧苗。刚播种的秧苗容易遭受福寿螺危害,何健峰随即记录下问题并联系农户进行处理。

    每天清晨,何健峰都会去田间采集水稻生长数据和图片,包括叶色、株高、分蘖数、穗数,以及病害、虫害、草害等。采集下数据后,何健峰还会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构建水稻生长模型及病害、虫害、草害分析模型,从而更精确、简单地指导农户种植生产。

    初见何健峰,他一身干练的职业装。如果不是在田间地头,很难猜得出他的职业。交谈后得知,90后的他来自广东韶关,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园艺专业,拥有硕士学位。一般年轻人喜欢在繁华大都市工作,他却独爱稻田。毕业后,他应聘至致力于生态稻田和人工智能科技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艾米会集团(以下简称艾米)工作。去年10月,曹村镇政府与艾米达成合作协议,何健峰被调至曹村担任农业经理人。

    “用简单的话讲,农业经理人就是既要懂产销信息、调配资源,还要能够日常下到田里进行秧苗培育及巡查。”何健峰说。

    今年上半年,何健峰着手指导当地农户第一批的水稻田种植。每亩稻田的收成,艾米将支付劳务费给农户,让种植户达到比以往传统农业耕作多3—4倍的收入。为了让水稻种植得更好,每天巡完田之后,何健峰就将自己一头扎在实验田中。“我们培育了2亩水稻实验田,分了35个田块,分别以不同品种、不同肥力等进行种植实验,最终找到最适合曹村种植的水稻品种以及各项种植参数。”

    工作偶有闲暇,何健峰会浏览国内外各大农业种植和人工智能网站,希望多学习一些农业现代化种植经验。何健峰说,艾米人工智能团队已经自主研发艾米农田大脑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在农田安装智能物联网传感器和高精度田间监控设备,自动提示农作节点并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让农民可以在宽敞干净的办公室里完成整个巡田工作。“五月份计算机装调员有用吗,我们就将陆续在农田里安装。”

    无人机驾驶员宁国强

    看似简单实际是个“技术活”

    电力系统是使用无人机较多的行业之一。4月27日,记者跟随温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的无人机驾驶员宁国强来到乐清市白石镇,体验无人机驾驶员是如何使用无人机巡视输电线路的。

    当天早上,宁国强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位于乐清白石镇的220千伏都万线44基至45基杆榙。只见他迅速打开箱子,取出一台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检查完电池和对周边环境进行预判后,动作娴熟地启动无人机。随着无人机的缓缓升起,宁国强一会儿抬头看天空,一会儿低头盯着手中的操控屏幕,非常专注。

    “今天巡视高压输电线路与树木之间的距离,要时刻关注无人机的走势,如果出现不可控的因素,要及时调整线路。”宁国强告诉记者,通过无人机航拍可以获取清晰的数据,还可根据数据分析隐患,这与原来的人工巡检完全不同。

    在空中持续飞行了9分钟,两基杆塔的基本信息已经采集完毕,无人机缓缓降落。稍事调整后,宁国强又启动无人机,对杆塔附属设备采集数据。“杆塔这么高,如果靠人爬上去检查,费时又费力,而用无人机几秒钟就能采集所需的信息。”宁国强说,无人机飞行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以前也有失败的经历,比如对高空风速预判不准,导致无人机上升后严重偏离方向,甚至出现机器失联的情况。

    随后,宁国强将拍摄到的照片传输到随身携带的电脑里,进行图片识别。“今天主要是日常的巡线管理,无人机通过巡视掌握线路运行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危及路线安全的因素,便于后期的检修和维护。”宁国强坦言,传统巡检,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爬上爬下的过程中,遇到雨雪或大雾天气很容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而无人机代替人工巡视,大大减轻了线路工人的工作负荷,同时也降低了线路作业风险,提高线路供电的可靠性。

    宁国强说,无人机驾驶员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做很多“功课”。“首先要懂天文地理,起飞前对气象环境预判、现场踩点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遇到大雾天,飞机到一定高度肉眼就看不到了,这时候驾驶员就要凭借经验进行航向判断。此外,无人机驾驶员也要非常自律,在操作前8小时内,不得饮酒、吃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