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研发浏览器内核的“痛”,华为很懂

    2023.11.24 | admin | 76次围观

    几天前,有博主曝光称一位在华为浏览器团队工作的资深经理透露再过两年就可以用上更好的华为浏览器,并且配上了 " 如今浏览器的四大内核都是美国技术 " 的话语,同时还有近期华为举办的 " 华为浏览器 MEET X 沙龙 · 教育 " 简介长图。

    博主帖子里提到的华为研发团队成员中的一位管理人员表示:再过 2 年,就能用上更好的华为浏览器了。

    这句话本身没毛病,技术向前走,华为向前行,开发出更好用的浏览器,是件好事。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剑走偏锋,对这则消息进行了过度解读,并以此认为,华为在研发浏览器内核

    雷峰网 1 月 18 日消息,华为相关人士称,自研浏览器内核不存在,只是在原来的浏览器基础上做了一些算法创新和修正。

    技术人员透露,研发一款成熟的浏览器内核,代码量在数千万至上亿条之间,而且至少需要 1000 名熟练工程师浏览器内核代码有多少行,花费 5 年以上,成本将高达数十亿。

    所以这只是一场文字游戏的闹剧。事实上这种闹剧之前就有人尝试过。

    2018 年,国内曾有一款打着 " 国产自主研发内核 " 旗号的红芯浏览器横空出世,并宣布完成了 2.5 亿的 C 轮系列融资。

    IT 网站和新闻媒体上的宣传通稿,把这款浏览器吹得天花乱坠。

    然而,就在宣布完成融资当日,红芯浏览器却并不意外地被曝出层层套壳 Chromium,官方还辩称为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 "。

    后来,在各方的声讨之下,红芯浏览器才匆匆发布道歉声明,承认宣传中存在夸大。

    国产自研技术实际是造假骗补的案例层出不穷,致使大众对国产技术从期待渐渐变为了质疑。

    自 " 红芯浏览器 " 之后,国内再也没有宣称 " 自主研发内核 " 的浏览器出现。

    我们为何不开发一个浏览器内核?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所有中国落后的领域或者不能掌握的科技,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而最近几年的新兴领域中国基本不落后。

    由于中国发展晚错过了早期技术起步阶段,而这些领域也没啥弯道超车机会。不是所有技术都能弯道超车的,有的技术 40 年多年都是直道,先发优势会一直保持。

    浏览器内核就是这么个领域,目前全球最流行的内核是 WebKit,它的前身是 KHTML,2002 年的时候苹果就采用 KHTML 作为 safari 浏览器的内核了,而 KHTML 是作为 KDE 项目的子项目早在 1998 年就开始开发了。

    另一个流行的浏览器内核是 Mozilla 的 Gecko,它是 Firefox 浏览器的内核,它的前身是来自 Netscape 公司的浏览器,而最早可以追述到 1993 年 Netscape 成立时开发的 Mosaic。

    目前的浏览器内核都起步于 90 年代,哪怕被淘汰的那几个也基本都是 90 年代开始开发的。Opera 是 1995 年开始的,IE 是为了对抗 Netscape,是 1994 年开始的。

    国内互联网行业很繁荣,掩盖了一些东西,比如 超大规模软件领域的落后,超大规模软件都是千万行代码起步,需要数百甚至上千工程师共同开发维护的项目。

    超大规模软件要想成功,就要起步早,还要能坚持投入,靠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去积累。

    国内在 90 年代,即使最优秀的程序员水平也和美国有巨大差距,而且很稀少,比如 90 年代初最优秀的程序员就是雷军,周鸿祎,张小龙,鲍岳桥,王志东,廖恒毅等,也只能做应用开发,他们还没有做超大规模软件的技术能力。

    国内能从 90 年代开始并且能存活至今的超大规模软件项目,有且仅有 WPS Office。

    WPS Office 拥有 3500 万行以上的 C++ 代码,编译集成一次即使用最高性能服务器也要近三小时,日常开发维护需要 1000+ 程序员。

    如今版本的 WPS 项目起步阶段的程序员有 沈家正和许式伟等。

    许式伟可能比较出名,他是七牛云存储创始人 CEO,Golang 的布道者,Go+ 发起人。

    沈家正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但是这张图估计很多人看到过,图片里被 求伯君,雷军,柳传志浏览器内核代码有多少行,杨元庆,四个董事长 CEO 围观写代码的程序员就是 沈家正沈老师,WPS 团队技术灵魂,而他们此时看的屏幕上,很可能就是 WPS 的源代码。

    如果想开发浏览器内核,那么起码应该在十年前就开始做了,如果现在才开始,那么起码十年以后才会有比较完善的版本。即使是 google 和苹果,把 Webkit 做到用户比较认可的水平也是用了十多年。

    所以华为非常清楚研发浏览器内核并非易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