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企业微信自动打卡插件开发

    2023.06.10 | admin | 136次围观

    今日科技快讯

    近日中国多家VPN供应商已收到了来自苹果公司的通知,通知主要告知这些供应商和开发者,他们的软件将从中国区App Store下架。对此苹果方面表示,工信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所有提供VPN服务的开发者必须获得政府的许可,我们被要求移除一些不符合新规定的VPN应用。苹果同时补充道:其它国家/地区的帐单地址的用户将能够继续从App Store中访问这些软件。

    作者简介

    新的一周开始了,很高兴又跟大家见面了!

    本篇来自splm 的投稿,分享了如何实现公司微信自动化打卡,本文只是分析了技术,并不赞同实际使用!

    思考

    需求不容赘述,能找到这个文章的人,估计都心怀鬼胎,哈哈,只希望大家能够从技术的角度看待这个插件,切忌不要做“不好”的事情,年纪都不小了,应该做到是非分明。最后再警告大家,严格律己,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实现自动化,定要模拟用户操作,单击,长按,触摸等事件微信位置模拟器哪个好,那么....没错,就需要臭名昭著的 AccessibilityService。

    1. Xposed框架,定位有三种方式,网络,基站和GPS,三者也有优先级,但也可简单粗暴直接拦截系统GPS定位,至于网络,基站定位都给 null。

    2. 模拟器,主流的模拟器可以模拟地理位置,开发期间推荐使用模拟器进行调试;

    多说一句使用 Xposed 框架,功能异常强大,但调试起来比较烦,虽说自带日志,但时不时就需要来次重启,着实有点闹心。所以在开发过程中,模拟地理位置,只是其中一环,所以为了不影响开发,可以先用模拟器去模拟地理位置,待到打卡功能完善了后再考虑定位的事情,毕竟这由涉及到了 Xposed 插件开发。

    开发

    了解API

    至于 AccessService 如何配置,构造配置这个就不多说了,不是本文重点。如果不会,可以参考这个:

    微信抢红包插件

    继承了 AccessService 后,我们需要实现 onAccessibilityEvent方法,这个方法的意思就是在触发了事件进行回调,至于你想捕捉何种事件,详情参考API,这里只列举在本例使用到的事件: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AccessibilityNodeInfo实例的重要方法:

    了解WXUI的构造

    首先自己去搞一个企业WX的测试账号,成功登录后会进入如下界面:

    了解代码

    打卡功能是在工作台下的,所以需要先进入打卡模块,但这一系列操作都手动点击就失去了自动化的意义了,因此 AccessService 第一次介入,代码如下:

    上述代码就能自动点击工作台按钮,这个代码是我们的核心部分。关于findTagToClick()是什么?等下介绍,先说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想要一个控件响应单击事件,有几种办法?

    1. OnClickListener

    2. OnTouch() 处理ActionDown 和 ActionUp 事件。

    但重中之重就是该控件的属是onClickable=true的也就是可以被点击的,如果该属性为 false,那么辅助服务不能执行单击事件,至少我遇到的是这样。我在开发自动点击工作台这个步骤时,心想只要通过文本内容,拿到指定控件,然后执行单击就可以了。但结果怎样?没有任何反应,原因肯定就是控件没有接收事件,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多说一句,为何 setOnClickListener 后就看见单击了?

    setClickable(true) 原因就在这里。

    怎么知道控件是否能响应点击呢?有两个方案:

    1. 写递归,判断 node 是否能被点击,如果可以则执行,否则则向上传递,听起来有点像 touch 事件分发的流程;

    2. 使用IDE自带工具,Androiddevicmonitor来看当前 Activity 的UI层级,进入的步骤,以 A.S 为例:Tools->Android->AndroidDeviceMonitor。

    简单介绍一下 使用 AndroidDeviceMonitor 分析UI结构:

    我们可以知道"工作台"控件是一个Textview,坐标和clickable属性,因为是 false,所以不能执行单击,再找!

    企业微信自动打卡插件开发

    查看其父容器,RelativeLayout,clickable=true,难道是统一给父容器设置的单击事件?再找!

    同种方式在查一下 其他tag按钮 的结构,如出一辙,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将事件统一由其父容器处理。继续我们的开发工作,介绍一下最为关心的方法:

    上面的方法都是用来找控件的,基本的循环和判断。

    logAllNodeInfo这个方法,主要是为了遍历某个节点下的控件,便于参考,其实与业务关系不大,但有人会问为啥要加?想要找控件看UI结构,不是可以通过过Androiddevicemonitor那个工具看嘛。对,的确,但我用这个是为了排查问题,至于何种问题,后面会有介绍。经过上面的代码洗礼,来到下面这个界面:

    故技重施,发现"打卡"这个控件,又把事件设置到了父容器上。那么好了,继续完善我们的代码,如下:

    截止到这步,当我们启动服务时,如果顺利,就会看到界面在自动执行,直到跳转到下面这个界面:

    来到这里,如果想自动打卡,需要怎么做?对,就是获取到打卡的那个控件,然后模拟器操作,是不是再调用一次findTagToClick("工作台")就可以了?理论上的确是,但此时这个界面里面有两个“打卡”字样,会查到多个控件,虽然我上面的代码是从查询到的结果集中取第一个node元素,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尽量找具备唯一性的文字,那查找包含“次”字样的控件如何?当然可以,至少这个字在当前界面是唯一的,既然考虑到唯一,那为何不用ID,所以

    直接传入这个id,但是要注意,不同机器手机这个id可能不一样,所以以最终显示的为准,一定要自己去查,代码如下:

    此时运行项目,运行微信,发现界面正常跳转,并成功打卡,非常好!再多试几次,也许会发现问题,就是在打卡界面也就是上图,会出现打卡无效的问题,具体效果就是:从工作台到打卡模块都可以自动完成,十分飘逸,但到了需要单击打卡按钮时,按钮外围的黄色圆圈有时只会转动一次,但不执行打卡业务,再简单点说就是:没打上卡。这究竟是什么问题?当时猜测三个原因:

    1. 腾讯做了打卡限制,指定周期内不能连续打卡;

    2. 单击动作短促,以至于打卡控件不认为这是一个有效的单击;

    3. 代码执行过快,还没有来得及找到对应控件;

    在开发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匪夷所思的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我个人的方法是将整个流程或者业务的执行过程在脑中过一遍,然后枚举出所以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在依次排除。

    #1 尝试几次手动人工连续频度较高的打卡行为,没有发现限制的情况,所以初步排除这个情况;

    #2 使用了长按事件,情况依旧;

    #3 还记得之前提到过的 logAllNode() 方法吗,这个方法就是在这个阶段加入的,主要是对某节点的控件信息进行输出,对业务没有太多意义,通过对打印日志的分析,发现在渲染打卡界面的时候,会先输出“正在获取管理信息”的 TextviewA(速率很快微信位置模拟器哪个好,一闪而过,很容易忽略),然后才会显示打卡控件和其他信息控件,那么可能是在执行findTagToClick这个方法时,界面显示的还是TextviewA 控件,所以才没有获取到。那么只要延迟执行即可,我用的是postDelay,当然这种方式可能还是不够严谨,但排除问题是够用了。代码如下:

    再次运行,试了几次正常了,也没有出现异常问题。关于 postDelay 把时间写死这种做法,不够严谨,应该写入一个回调函数,当获取管理信息结束后,执行回调,这时才会精准,当然后续完善。

    截止到现在,自动打卡插件的制作,我们已经完成了一多半,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智能。

    1. 定时任务,比如设置早上8点,自动启动应用,并进行打卡。使用的技术肯定是 Alarmmanger,但也有个问题,辅助服务是一个进程,定时任务服务又是另外一个进程,两者如何建立关系?

    我没有用IPC,而是用了一个取巧的办法,就是 Notification,用它的理由就是辅助服务有一个监测通知栏变化的方法,前文提到过,那也就是说,只需要任务到期后,创建一个通知,然后辅助服务去监听,捕捉到目标通知做处理就行了呢?

    2. 打卡成功后自动退出程序,一个进程,关闭另外一个进程;

    想到了一大堆了方法什么finish,kill,exit,但一一试过都不行,那怎么办?只要动用linux命令了,前提是要su权限,需要root,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完善的代码如下:

    截止到目前,我们实现的效果就是,设置打卡日期,比如早上8点半,到时后自动启动企业WX,自动执行打卡,完成后退出应用,等待下一次任务执行。很喜庆,再也不用担心早上迟到了罚钱了,因为你总会在那个时间打卡。

    总结

    整个插件的开发思路很简单,代码也很简单,基础需求已经满足,但如何想要更加智能,就需要花费点精力了。比如,service进程守护,alarm的如何准时执行,更聪明的IPC通信等。虽说都是老生常谈,但还是值得玩玩的,所以给大家留个“瞎想”的空间。

    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