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想获得「干净」的网页浏览体验?你需要这份全平台去广告指南

    2023.06.21 | admin | 148次围观

    #爱否精选#

    那从去除侵入式广告的角度出发,我们都有哪些可行的方案呢?

    ————————

    本内容经授权转载自「少数派」;由爱否科技精选推送。

    作者丨武登钧

    来源丨少数派

    广告营收占据了 Google 利润的大部分,然而 Google 却在自家的浏览器 Chrome 中加入了去广告功能并默认开启。

    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矛盾 —— 打开 Chrome Help 页面我们可以看到,Google 的屏蔽措施主要针对侵入式广告,包括:

    · 广告过多

    · 广告包含闪烁的图片或自动播放音频等令人讨厌的内容

    · 广告挡住网页内容

    这样的广告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还导致一些用户索性屏蔽掉了页面中的所有广告,对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免费内容的创作者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而对一般用户来说,侵入式广告也会影响网页内容的浏览体验,更不用说加载广告带来的设备性能和数据流量开销。那从去除侵入式广告的角度出发如何修改网页上的内容,我们都有哪些可行的方案呢?

    桌面浏览器扩展

    浏览器作为我们查看网页的主要载体,自然是去广告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浏览器扩展自然就成为了我们的首选方案。

    Adblock Plus 是在各平台扩展商店中下载量最高的去广告扩展,它早年叫做 Adblock,是 Firefox 上的开源项目,当时的功能远没有现在强大。

    2004 年 Adblock 迎来 0.5 版本更新后核心功能逐渐成型,借助这款插件用户不仅可以隐藏元素,还可以直接拦截广告数据下载,同时支持订阅规则。这些特性使得 Adblock 一跃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去广告扩展。之后 Adblock 开发组经历人事变动,其中一个成员退出了开发,其他成员负责继续维护并于 2005 年衍生出了现在的 Adblock Plus。

    再往后随着 2008 年 Chrome 的诞生,Adblock for Chrome 也出现了。虽然同名,它与当年的 Adblock 和现在的 Adblock Plus 却并非一回事。现在,我们能看到 Adblock 虽然好似 iPhone 和 iPhone Plus 系列的双版本,但事实上 Adblock Plus 才是真正的老牌劲旅。Adblock Plus 的「规则订阅」特性也为其他竞品所学习吸收,成为了如今业界的标配。

    什么是规则?简而言之,当浏览器载入一个网页时,网页内的元素都会以 request 的形式请求连接到所请求的服务器进行下载,而去广告扩展会根据事先设定好的规则检查每一条 request,当检查到和广告相关的 request 时就会予以拦截,阻止浏览器载入广告元素。

    所以除了扩展,去广告的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扩展订阅的规则集。针对中文用户,我们推荐以下的这些规则:

    · EasyList:大名鼎鼎的 EasyList,主要针对英语语言,适合经常浏览外网的用户 。

    · ChinaList:同样主要针对国内网站,对于某些视频网站有奇效。

    · Easylist China:同样是针对国内网站,覆盖范围更广,但偶有误杀情况。

    · EasyPrivacy:可以屏蔽部分追踪器以实现隐私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保持规则的定期更新外,订阅的规则数量也不宜过多,太多会显著影响网页加载速度。另外,虽说 Adblock Plus 这块老牌子的确是响,它却未必是最优选择。相比之下 uBlock Origin 这款自由、开源、跨平台的浏览器扩展不仅包含了 Adblock Plus 的所有功能、支持规则订阅,经测试也有着更低的内存和 CPU 占用。

    桌面客户端

    相比于只能在浏览器内发挥作用的浏览器扩展,客户端形式的去广告形式有着更高的权限,这在一方面使得其功能也要更加强大,适用范围也更广,但这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我们在选择时要特别注意。1

    鉴于去广告软件的功能与原理大同小异,这里就以 Windows 端的 Adguard 为例。

    Adguard 宣称其主要去广告的三个机制是 Request Blocking、Page Code Filtering 和 CSS Injection And JavaScript。Request Blocking 的工作原理和浏览器扩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讲一讲后面两种方案:

    · Page Code Filtering:在浏览器载入网页之前, Adguard 会过滤网页的代码并根据规则移除其中包含广告的网页代码,使得浏览器不会加载这些元素,相比于扩展「后知后觉」并且还要对屏蔽 request 后产生的空白做隐藏处理等繁琐操作,这样的方式理论上比扩展的工作方式更为高效。

    · CSS Injection And JavaScript:网页中元素有时是通过 Javascript 的方式动态嵌入网页中,也不需要额外载入资源,因而 Adguard 也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额外处理;另一类是 CSS,一种决定网页呈现样式的语言,CSS 能够决定网页上元素的呈现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颜色、字体、位置甚至还有网页元素的可见性。Adguard 能在网页注入自己的 CSS 代码和 Javascript 来达到更彻底的去广告效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Adguard 在本文中出现多次有一个重要原因:内置规则全面,并且可以说是开箱即用。在选择开启哪些规则(Adguard 内称呼为「过滤器」)时我们需要注意根据自己所访问的网站、所在地区、操作平台和个人要求来尽可能少地开启规则。

    在不导入第三方规则的前提下,我们建议中文用户开启以下几个规则:

    · 「广告拦截」中的Easylist

    · 「烦人」中的Adguard 恼人广告过滤器

    · 「特定语言」中的Easylist China、CJX's Annoyance List和xinggsf

    当然如果你常常混迹外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再适度额外开启其他的规则。

    Adguard 的桌面客户端还一个有趣的功能的是「扩展」,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时在浏览器上常用的「脚本」,本质是用 Javascript 语言写的一串能够实现在特定网站上实现特定功能的小代码。在 Windows ,MacOS 上,Adguard 内置了三个官方开发的脚本:

    · Adguard Assistant:用以直接在网页上管理过滤过程。

    · Adguard Extra:用在基于过滤器的方法不能完全去广告时的复杂场景。

    · PopupBlocker:顾名思义,用以除掉弹窗这一最为恼人的广告形式还记得澳门赌场里的热情荷官吗。

    这个功能的确是具有相当的潜力,不过别急,接下来要提到的 Android 端才是这个功能真正发光发热的地方。

    Android 端

    Android 平台上很多浏览器(比如 Via 和 Firefox Focus)都自带了去广告功能,但它们不能导入规则,灵活性相对较低。综合考虑实际的去广告能力,如果你愿意离开 Chrome 这个「温柔乡」,那么在去广告这件事情上你还有这些更加强力的选择:

    Kiwi ,Yandex 与 Firefox

    前两款基于 Chromium 的浏览器满足了一个所有 Chrome for Android 用户心水许久的功能:在移动端安装使用 Chrome Web Store 里的浏览器扩展,因此在手机上安装 uBlock Origin 这类去广告插件也是完全没问题的,桌面端扩展的功能基本都能使用。

    Firefox for Android 也原生支持安装扩展,不过扩展数量要少于桌面端如何修改网页上的内容,想效仿桌面端安装一打扩展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好在在移动端安装去广告扩展的同时,我们还能导入规则进行手动拦截;在某些广告特别猖獗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扩展来禁用界面的 Javascript 来实现更彻底的去广告效果,比如 Chrome 上的 Quick Javascript Switcher 和 Firefox 上的 NoScript Security Suite —— 但这是剂猛药,可能会影响网页的正常使用,请酌情使用。

    另外,Adguard Content Blocker 也是针对 Android 平台浏览器去广告的一种实现方式,但它需要浏览器支持 Content Blocking 技术,目前只有 Yandex Browser 和三星浏览器可以使用。不过若是这两款浏览器的用户的确可以考虑使用,对 Yandex 用户而言能享受更适合手机的页面,而对于不支持安装扩展的三星浏览器用户而言更是个福音。

    ACB 的使用方式和浏览器扩展基本无异,主要功能也是围绕过滤器(就是规则),内置规则少于 Adguard for Android 需要时可以自行添加。不过在移动端操作起来的体验要远好于在逼仄的扩展设置界面里鼓捣。

    全局的 Hosts 方案

    什么是 Hosts?Hosts 是每个设备上都有的一个系统文件,工作原理也很好理解:它将常见的网址域名与其 IP 相关联,当我们输入一个域名后,系统会先在 Hosts 文件中寻找对应的 IP 地址,若是找到了会立即打开。

    于是利用 Hosts 文件去广告的思路就清晰了——我们可以编辑 Hosts 文件,将已知的广告服务器重新定向到无效的地址(一般是 127.0.0.1)来实现去广告。

    比如我们可以在 Hosts 文件里添上这么一行

    127.0.0.1 adsites.com

    这样我们就把 adsites.com 这个网站重定向到了本地 IP 地址,也就达到了去广告的效果。不过在 Android 设备上 Hosts 文件位于/system/etc/hosts 目录下,修改后可能会影响正常的 OTA 更新。所以我们最好利用 Magisk 模块来实现在不改动系统分区的情况下修改 Hosts 文件。

    这项特性甚至有 Magisk 作者官方支持,只需要在 Magisk Manger 设置中点击 Systemless Hosts 这一选项即可。

    做好准备之后我们就可以放心替换 Hosts 了。Android 上我们推荐使用 Adaway 这款老牌 Hosts 去广告器。在授予 Root 权限后,添加需要的 Hosts 源即可。

    推荐的 Hosts 源:

    · Yhosts:相当老牌的去广告的 Hosts

    · NeoHosts:国内屏蔽挖矿统计JS/常见下载劫持/百度全家桶的全天候定位记录等等

    · 大圣净化:大圣净化开发者维护的 Hosts,主要针对国内视频网站

    需要注意:

    · 未 root 用户可以借助 Android 自带的网络框架接口修改 Hosts,具体步骤请自行查询。

    · Hosts 和规则一样太多会影响网页加载速度,审慎地使用。

    部分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 uBlock Origin 这类浏览器扩展和 Adaway 这类利用 Hosts 去广告的 App 都需要「规则」,这两者能混用吗?

    答案是不行。uBlock Origin 等扩展的「订阅规则」这一特性来自于最开始的 Adblock(参见前文),有自己一套独有的语法,而 Hosts 是由 IP 地址和网址两部分组成。二者格式不同不能混用,不过的确可以进行转换来曲线救国,只是这样没有太多意义,已经有不少维护的规则,直接订阅所需要的对应规则即可。

    Adguard for Android

    和浏览器扩展相比,Adguard for Android 则可以利用 Android 系统自带的几种基础网络框架来进行流量过滤,最终达到去除广告的目的。流量过滤并不会将用户数据发送给任何服务器,一般情况下也并不需要 Root 权限。

    在 Adguard 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启「DNS 过滤」和「HTTPS 过滤」来增强去广告效果。

    我们先来说说 DNS。

    承接上文的 Hosts 查询,当我们输入一个域名时会先在本地的 Hosts 中查询是否有域名对应的 IP,若是没有则会向远端的 DNS 服务器查询(因此 DNS 也被形象地称为「互联网的电话簿」)。DNS 去广告则将过滤广告的流程放在了 DNS 服务器上。

    通过更换那些可以实现去广告等复杂功能的 DNS,我们也能去除一些广告,比如 Adguard 的 DNS 176.103.130.130。不过实测在大陆选用 Adguard 的 DNS 后网页加载速度会有明显的减慢,请各位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动手能力强的读者也也可以考虑在自己服务器上搭建 Adguard Home()。

    Adguard 的一个独到之处在于开启 DNS 过滤后不需要更换 DNS 也能达到去广告的效果。具体实现原理是在 request 在到达 DNS 前进行拦截以此达到去广告的效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